央媒观豫丨把“绿水青山”培育成“金山银山”——河南栾川县拓展乡村旅游富民产业观察 全球热闻

2023-05-20 09:39:55 农民日报

游客在石庙镇七姑沟一片空地上露营休闲。资料图

“以前没啥产业,山多、地瘦,大家守着青山绿水找不到出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仓房村脱贫户李银生说,“现在路修通后,村民不但通过山地流转有租金、有分红,还能在园区就业挣工资,每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


(资料图)

漫步在仓房村的乡间小路上,目之所及皆是古朴农家、幽幽竹林,纷至沓来的游客、各自忙活的村民、进进出出的车辆,无不诉说着这里乡村旅游的风生水起。

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统筹资源要素,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产业,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栾川已形成旅游专业村51个,遍布栾川各个乡镇,并实现产业链全覆盖,带动1.3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栾川县,对当地如何振兴乡村旅游富民产业一探究竟。

穷山沟成为“金银川”

栾川县石庙镇七姑沟,从山谷口至山巅南北绵延近20公里,落差超过千米。曾经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老百姓坐拥绿水青山,却端着“穷饭碗”。

“我们通过对七姑沟的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整体开发,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90%的山沟沟里打造了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栾川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沟里美了,来的人多,生活彻底改变了。”家在当地的脱贫户冯建新,两年前开始经营农家宾馆,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达到三四万元。

位于七姑沟沟域经济带上的杨树坪村受旅游产业的带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暑假期间,“自驾游栾川高速免费”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和当地所有农家宾馆一样,村内脱贫户孔明现家的农家宾馆生意也是异常火爆,11个房间每天客满,他开的饭店也是成倍超出了平时接待的游客人数,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赶回来帮忙。

“去年收入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就是忙心里也乐呵。”孔明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66岁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最近趁着旺季来临前夕,正筹划着将自家的宾馆来一次提升改造,客房里贴上壁纸,盥洗用品再备全点,床再铺得舒适些。

目前,七姑沟沟域有农家宾馆60余家,旅游综合年收入3600多万元,总产值5000多万元。这条昔日当地村民眼中的穷山沟,如今成了一处人人称羡的“金银川”。

距离七姑沟50公里的重渡沟,过去也是有名的穷山沟,近年来,通过开发“山水风光农家生活体验”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被誉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今年五一假期,重渡沟民宿在线预订需要提前两周,许多民宿一房难求。”重渡沟景区总经理刘海峰介绍,景区正在有效推进农家宾馆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重渡沟民宿不是简单发展壮大,而是在精简、提升上下功夫。在房间数量上做减法,在品质、服务、文化植入上做加法。”

目前,重渡沟通过旅游产业,已经带动当地5000多户脱贫群众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栾川最亮丽的颜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升栾川知名度能力最强的产业。”栾川县委书记赵莉说。

日子充实生活好

在庙子镇新南村经营农家宾馆的脱贫户乔玲,每天都要打扫房屋和购买给游客做饭的食材。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前我们家的收入全靠我爱人在外打工,现在我在自家门口就能工作,日子充实起来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乔玲介绍,新南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很多村民都是从深山里搬出来的。在国铁集团的帮扶下,穷山沟里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新南村铁路小镇建成之后,村委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宾馆。但很多村民和乔玲一样,一开始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竭力反对。

“当时给我们说是一家补贴3万元,还给我们协调贷款,但我们都怕赔钱背债。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现在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家一个月收入有5000元以上,就不再担心还不上钱了。”乔玲说,正是在村委会的反复动员下,她和丈夫才拿出家中的积蓄,加上帮扶的资金,建成了现在的农家宾馆。

和乔玲家一样,目前新南村拥有农家宾馆的村民,全部靠旅游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栾川县将沟域经济发展确定为‘景区带动、休闲康养、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四种类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运动、养生、旅游等多种业态,构建了‘旅游+’‘生态+’等独具栾川特色的沟域产业发展新格局。”赵莉告诉记者。

乡村运营激活沉睡资源

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去年3月,一条“来栾川,做绿水青山合伙人”的乡村运营招募广告面向全国发布,以51个乡村旅游精品村的生态资源,广揽青年运营人才,全面拓展乡村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得知招募乡村运营人才的消息,从事矿产贸易工作的栾川人石彩芳没有半点犹豫,第一时间回到家乡。遍访山村之后,石彩芳认为大王庙村厚重的乡村文化就是为研学基地量身定制的。石彩芳随即便被签约成为大王庙村的乡村运营师。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农事研学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红色研学以“剧本杀”桌游的形式,盘活了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旧址纪念馆。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分红,集体收入打着滚往上翻。

乡村运营激活了栾川沉睡的资源。乡村运营招募广告发布以来,累计吸引200多支运营团队到栾川乡村考察,17家成功签约,带动1000余名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全县高端民宿、非遗研学、运动休闲、创意农庄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

乡村运营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还提高了栾川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批农产品品牌应运而生。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陶湾镇西沟村土特产网店的老板张松奇正忙得不亦乐乎。栾川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菌菇山珍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这些土特产品是不少外地人眼中的生态绿色产品,健康又美味。“随着物流越来越方便,我看准商机开网店,卖土特产,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张松奇说。

土特产出山,资源变财富。如今,全县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也不断拓展延伸。

玉米糁、柿子醋、槲包……在“栾川印象”区域优质农产品展厅,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电商导购员正忙着网络直播销售。

“为整合资源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升栾川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栾川印象’应运而生。”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钦告诉记者,通过推行“品牌+企业+基地+脱贫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全县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产品消费升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栾川印象”作为全国首家以县级地域名称为商标的品牌,涵盖六大系列107款优质农产品。从产品销售平台到加工企业,从种植养殖合作社再到广大农户,受益面越来越广。

“栾川印象”副总经理吴冬阁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建成农产品加工生产线23条,发展帮扶基地27个,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带动1751户脱贫户实现增收。(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亚洲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