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点绿成金”

2023-08-30 12:22:5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郝家桥镇团结村的巨菌草收割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右二)与农户交流菌草种植技术。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参加第十八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代表们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观考察。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菌草是什么?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的设施温棚,翠绿的巨型菌草长得笔直,3米多高的植株仿佛要触到温棚顶。菌草密密匝匝,行走其间,仿佛进入原始森林。

“叶子像玉米,形状像高粱,但一年能产两季,用来做牛羊饲料,可比玉米、高粱产量大。”园艺村村民袁俊成说。

和电视剧《山海情》里的剧情一样,1997年,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之父”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宁夏扶贫。他们带来的6箱菌草,被当地人称为“生态草”“致富草”“幸福草”。2010年,林占熺再次来到闽宁镇时,当地菌草的鲜草亩产量已经达到20吨。

如今,菌草又漂洋过海,在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菌草如何落户宁夏,又在如今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到黄河畔,走进大山里,看菌草如何“点绿成金”。

变害为利的“生态草”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平峰镇高赵村的一片旱田里,村民们正猫着腰种菌草。

“这草好得很,好得很!菌草既能当饲料,又能防风固沙……”高赵村村民樊建智承包了30亩地,一边感叹着今年的草种品质好,一边用手机拍下视频,转发到各个村民小组群里。在樊建智的带动下,乡亲们陆续开垦土地,种下了140亩菌草。

作为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菌草不仅能作为牛羊的饲料使用,还能成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利器。

菌草用于生态治理的故事,还得从多年前说起。

1993年,林占熺在福建长汀、连城两县的严重水土流失地种植菌草,取得了很好的蓄水保土效果。1994年,林占熺在山东路过黄河边,看到河床裸露、黄河断流,老乡赶着马车从被泥沙堆高的河床上走过,林占熺下定决心,要把菌草带到黄河流域去。后来,林占熺和团队驻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种下的菌草多次“死而复生”后,终于让流沙得到治理。如今,菌草已在黄河沿岸9省区种植。

“菌草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抗逆性强,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能有效改良盐碱地。”曾任驻宁菌草技术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黄国勇说,“宁夏养殖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玉米,巨菌草的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而且,巨菌草在宁夏的鲜草产量是青贮玉米的3倍左右。种2万亩菌草,至少是6万亩青贮玉米的产量,相当于节省了4万亩耕地。”

虽然叫菌草,但它如今的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用于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的最初定义,成为集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于一身的“神草”。“我一直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为筑牢地球生态屏障贡献一份力量,更多地造福子孙后代。”林占熺说。

拓宽产业的“致富草”

不仅是“生态草”,如今,菌草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等领域。

“我们村目前还存在土地沙化问题,灌溉用水比较紧缺,而巨菌草的特点是抗旱性比较强,产量也比较高,是非常优质的饲料,种植巨菌草再合适不过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郝家桥镇团结村,宁夏幸福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德硕在“闽宁草”育苗大棚里介绍。

巨菌草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可用于饲喂牛、羊、鸡等畜禽,帮助团结村里的养殖户解决饲料成本高的难题,还可以栽培香菇、灵芝等食用菌、药用菌,为村里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银川市科技局的资金注入及林占熺的技术指导下,团结村成为灵武市第一个试验种植巨菌草的村子。团结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治武掰着指头算账说:“自从村里引进菌草,饲料再也不缺了,养牛利润空间大了,明年这牛圈还能再大一圈!”

在位于宁夏引黄灌区末端的石嘴山市,有大片盐碱地,土地含盐量高、通透性差,不少作物难以成活。其中,“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面积超过11.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菌草落户这里,不仅使生态环境变好了,也让当地的绿色经济有了模样。

2021年4月,在林占熺的推动下,首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落户石嘴山。两年多的时间里,这里已建成科研楼、1.2万平方米智能化养菌车间、菌草粉草车间等,眼下正朝着搭建菌草全产业链条而努力。“菌草种植节水节肥,不用打农药,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每亩直接效益4000元,经过动物养殖、菌菇栽培、肥料利用还田,每亩效益可增值到万元以上。”黄国勇说。

如今,菌草在黄土地上扎根生长,不断书写着“点绿成金”的奇迹。

“菌草技术因扶贫而诞生和发展。现在,菌草产业已从‘以草代木’生产菌菇拓展到‘以草代煤’发电、‘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等6个领域12个产业。”林占熺说,尽管菌草技术是中国特有的技术,他希望未来这项技术能够进一步造福全世界。这些年,在林占熺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不少贫困地区人民增收。

脱贫路上的“幸福草”

“这些菌草已经生长两个多月,处于拔节期。在哥伦比亚,如果水肥条件跟得上,这个时期的菌草每天可以长6到8厘米。”今年5月,永宁县闽宁镇大棚菌草育苗基地里,翠绿的菌草已长到一人多高,林占熺站在菌草旁,正为一群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讲解菌草种植技术。

1986年10月,菌草技术成功面世。“以草代木”生产菌菇,解决了菌业生产中林木资源被大量消耗的“菌林矛盾”。如今,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来闽宁镇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可少有人知道,这一切,来自于1997年林占熺带来宁夏扶贫的那6箱菌草。

彼时,闽宁镇尚被称为闽宁村,1998年,闽宁村有了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基地,林占熺开设培训班,教村民如何种蘑菇。到2020年,仅闽宁镇每天出售的蘑菇便达60吨,一大批贫困户通过菌草技术告别了贫困。

“当时去宁夏,我是抱着第二次长征的想法去的。”林占熺说。那时候,村民们都是刚刚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的贫困村民,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林占熺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种植菌草、如何用菌草制作菌棒生产菌菇。

当时,许多村民喜欢围在林占熺身边问问题。“高温环境下,怎么管理田间地头?”“您说菌草里糖分很高,这些和种蘑菇有什么关系?”

这是移民接触到的第一个产业,刚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搬迁到这里的村民们,既没见过菌草,也没见过双孢菇,顾虑重重。经过林占熺手把手指导,率先种植的农户尝到了发展新产业的甜头。村民们见到了实惠,也纷纷建棚种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助力村民脱贫的双孢菇,已经从小作坊搬到了智能化厂房。在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低温生产车间里,一朵朵白色双孢菇煞是喜人。

“我快80岁了,只要宁夏乡亲们需要,只要我还能跑得动,我90岁还会去协助他们。”林占熺说。如今,林占熺的团队带来的菌草技术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被大面积推广,团队正在把这株闽宁协作的“幸福草”继续推广到黄河两岸、大山深处。(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秦瑞杰)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亚洲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